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11
1
IT 管理

如何利用實例化需求在 GenAI 時代下自我升級系列 第 11

Day 11 可以找誰來討論範例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當我們談論 Specification by Example(SBE)時,最重要的並不只是「寫出幾個範例」,而是透過討論範例來釐清需求、促進共識、避免誤解。這種方式的成功關鍵,在於「誰來參與討論」。這篇文章將介紹五種 SBE 討論時常見的人員組合方式,並說明其適用階段、優點與注意事項,讓團隊能根據情境選擇最合適的方式。

為什麼 SBE 需要多元角色共同討論?

範例不是單一人的想像,而是來自不同視角的交集。產品經理知道商業邏輯,RD 知道系統限制,QA 想到邊界條件與異常情境,業務代表則能還原真實場景。這些不同的背景混合在一起,才能讓範例「更接近真實」,測試「更能捕捉問題」,而不是紙上談兵。

五種參與組合方式與建議使用時機

(1) 大型全體工作坊(Workshop)

• 適用階段:專案剛啟動、對整體需求一無所知時
• 做法:召集開發、測試、業務等全員,參加大型說明與範例討論
• 優點:
o 可快速讓所有人對業務有初步了解
o 技術與業務可以同步激盪思考
• 注意事項:
o 不易安排時段,召集成本高
o 若未控管好,容易流於漫談

例子:在新的「訂票系統重構案」初期,召集 20 位跨部門人員開會,共同產生範例,例如「使用早鳥票訂購後取消是否收手續費?」這類敏感規則。

(2) 神勇三劍客(RD+QA+BA)

• 適用階段:需求已知,但細節尚未釐清
• 做法:由 RD、QA、分析師組成小型小組進行集中討論
• 優點:
o 成員少,溝通快
o 適合釐清一個特定模組或問題
• 注意事項:
o 須確保三人對同一領域有一定了解
o 結論需回傳團隊,避免資訊落差

例子:當發現「退票政策」模糊不清,三劍客聚在一起討論各種退票情境:超過 30 天退票、臨時取消、延誤導致退票等,逐一範例化,避免誤解。

(3) 結對編寫(Pair Writing)

• 適用階段:分析師可提供正確行為,RD知道撰寫測試的最佳方式,這樣就可以協作編寫
• 做法:分析師或產品人員與 RD(或 QA)一起編寫測試用例
• 優點:
o 避免資訊轉述錯誤
o 可直接思考「這樣設計,怎麼測?」
• 注意事項:
o 若沒有業務背景的人參與,仍可能漏掉使用者角度

例子:分析師提供規則「白金會員超過 2000 元可免運」,RD 協助轉為 Gherkin 格式:
Given 使用者為白金會員
When 購物車總額達 2200 元
Then 結帳頁面應顯示免運費

(4) RD 送代前頻繁審查(Pre-handoff Check)

• 適用階段:即將交付開發前,需要確認需求充分
• 做法:由經驗豐富的 RD 主動審查需求說明
• 優點:
o 可提早發現需求模糊處
o 減少日後返工
• 注意事項:
o RD 需投入時間閱讀需求,適用於高複雜任務
o 須避免 RD 只是「被動簽核」

例子:某 RD 在審查「改名流程」需求時,發現系統中已有姓名驗證機制,主動提出邊界狀況如「改名後重複帳號怎麼處理?」。

(5) 非正式交談(Informal Chat)

• 適用階段:任意時刻,特別是在敏捷團隊中常態化運作時
• 做法:團隊與業務人員就坐在一起,隨時可聊
• 優點:
o 有彈性,適合即時釐清小問題
o 增加彼此熟悉與信任
• 注意事項:
o 記得回收口語討論的共識,記錄在案
o 不可完全取代正式需求討論

例子:一位 QA 在寫測試時不確定「錯誤帳號登入三次要鎖多久」,直接問隔壁的 PM,30 秒搞定,並補充成範例文件。

進一步比較解析與應用建議

(1) 參與人數與互動深度
• 「大型全體工作坊」互動密度低但廣,適合建立初始共識。
• 「神勇三劍客」與「結對編寫」屬於高密度深討,適合挖掘複雜規則。
• 「非正式交談」彈性高,互動自然,但需留意知識沉澱。
(2) 資訊透明 vs 成本平衡
• 大型工作坊資訊最透明,但成本與時間代價也最大。
• 「神勇三劍客」與「RD 審查」在時間與效率上取得平衡。
(3) 範例品質與可測性
• 「結對編寫」容易產出可落地的驗收範例(如 Given-When-Then)。
• 「非正式交談」則可能只是口頭確認,需搭配後續記錄或 refinement。
(4) 團隊文化與成熟度對應
• 若團隊不習慣討論需求,建議從「神勇三劍客」或「RD 審查」開始。
• 成熟團隊可鼓勵「非正式交談」與「結對編寫」常態化。

組合策略建議
• 啟動期:大型全體工作坊 → 建立背景認知 + 初步範例
• 需求釐清期:神勇三劍客 → 深入挖掘案例細節
• 實作前:結對編寫 + RD 審查 → 實作與測試準備
• 日常補洞:非正式交談 → 補足臨時疑問與資訊缺口

🧭 結語:選對人組合,比討論技巧更重要

進行 SBE 不只是寫例子,而是找對人、在對的時機做對的討論。你可以從「全體說明 → 小組釐清 → 結對寫作 → RD 審查 → 平時交談」這樣的流程中逐步導入範例思維,根據階段與人力彈性調整。

當大家開始以例子說話,而不是只講抽象需求,你會發現,很多錯誤其實是因為沒問對問題、沒拉對人。


上一篇
Day 10 與敏捷式開發流程整合
下一篇
Day 12 需求梳理工作坊
系列文
如何利用實例化需求在 GenAI 時代下自我升級30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